当前位置:注册香港公司 > 香港资讯 > 公屋制度或为稳定香港楼市基石

公屋制度或为稳定香港楼市基石

时间: 2013-06-03 编辑:百利来注册香港公司

    “好在有公屋。”在香港房屋委员会客务中心,市民黄小姐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是说。虽然近年香港房价节节上涨,像黄小姐这样的中低收入者越来越吃不消,但她住在公屋,并不太担心房价对生活的影响。

 

    承担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职能的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走进香港房屋委员会客务中心,一幅“六十载公营房屋——香港发展的基石”的招贴赫然映入眼帘。作为社会稳定器,香港公屋保障的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居住要求。香港运输及房屋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年轻单身人士新申请公屋宗数突破11万宗。

 

    当然,并非所有香港低收入阶层都通过公屋满足居住需求。据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最新调查,香港有17万人居住在狭小拥挤的“分割楼宇单位”中,这种狭小出租房目前有近6.7万间,其中3万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黄小姐也希望拥有自己的住房。她这次赴香港房屋委员会是为了咨询香港特区政府今年启动的出售剩余居屋单位第7期事宜。居屋指可以出售的保障性住房。出售剩余居屋、增加楼市供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上任后推出的“十项稳定楼市措施”之一。目前香港房屋委员会共推出832套剩余居屋,其中825套位于天水围的天颂苑。黄小姐咨询了一些情况之后便打消申请的念头,因为天水围太远。

 

    李阿伯住在天水围自己购买的私楼中,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达了对公屋的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公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有产阶层的不公。目前很多租住公屋者的实际收入水平较当初申请时已明显提高,虽然政府提高了他们的房租,但幅度有限。另一方面,公屋等公共援助措施为一些人的好逸恶劳提供了方便,影响了香港发展的效率。李阿伯表示,他们一家的收入并不高,但还是通过努力购买自己的住房。他在2008年花130万港元购买的住房如今已升值到300多万港元。